小鹿系列竞价软件覆盖百度、360、搜狗、神马四大搜索平台,采用独创的竞价算法,智能精准出价,一键批量查排名,根据关键词位置实时调整出价,降低出价虚高,稳定排名,节省企业预算。
小鹿竞价软件专题介绍:https://www.xiaolutg.com/bidding/fengchao?ref=menu
Citcon是一家华人创建的美国支付解决方案公司。
如果要给中国移动支付巨头的出海画一张线路图,它的出海路径与出境游客的增长和分布几乎完全一致。过去几年,出境游以近程为主,港澳台占了七成以上,其他明星目的地分别是东南亚市场、日韩及美国。
根据国家旅游局报告,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者规模已经达到1.22亿人次,旅游花费高达1098亿美元。在国内市场趋近饱和时,中国移动支付公司希望抓住这个庞大的增量市场。仅在2015年,银联卡跨境网上交易就增长3倍。
二维码大战NFC
与东南亚市场完全不同,美国金融体系完善,信用卡历史悠久,移动支付普及率不高,以Apple Pay为主。在中国移动支付进入美国市场以前,说起移动支付,就是指以Apple Pay为主导的NFC(Near-field communication,近距离无线通讯)支付。
2015年美国政府全面升级EMV(Europay、MasterCard与Visa,是制定该标准最初的三家公司,符合EMV标准的卡叫做芯片卡)设备,由“刷卡消费”改为“插卡消费”。尽管不是强制商家升级,但因此出现诈骗风险,由银行转至商家将自行承担。Apple Pay是苹果2014年推出的支付方式,苹果借机在大量升级的终端中植入NFC,成为这轮改造中的受益者。

Citcon创始人黄春波说:“支付是高频应用,在旅游景点摆个刷卡机,哪怕一天只有5笔10笔,积攒下来已经很多了。”但从店员的反应也不难看出,美国店员并不习惯这种支付方式。
如果中国的支付品牌需要扫码支付,商家就要从硬件到软件全面升级。收银员使用的蓝色POS机由Citcon提供,市场卖价约200多美元,很多商户依然只选择租用。
该机器是国内找代工厂生产的,核心是Citcon工程师搭建的一套软件系统,以建立收单网关和银行清算。这就意味着,商家对设备和收款方的选择,也就是对自己交易流水留给谁的选择。因此,一个商户的谈判可能持续数月之久。
也是基于这种考虑,蚂蚁金服公关经理罗绮梅告诉《财经》记者:“北美办公室很多技术人才都是从美国大公司出来的,除了本身的技术能力,也看中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。”
对于中小型商家来说,尤其是个体中餐厅这类利润相对较少,对费率敏感,通常都会在谈判中狠狠砍价。还有一类商家,并不知道该如何提交税表,希望能够有人帮忙提供税务的解决方案。
在这次抢占北美市场的运动中,谁先拿到最多的商户,就意味着谁会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消费者,这或将直接冲击银联的海外业务。
支付宝北美CEO Souheil Badren告诉《财经》记者:“商家适应新技术很快,他们看到了二维码的价值,因为它比传统方式有更好的营销能力。”但二维码需要打开手机APP,然后在层层子菜单中找到支付码,过程相对繁琐。尽管NFC方便快捷,但偶尔会出现感应失灵的不好体验。
NFC与二维码的核心问题是谁更安全。面临国外全新的环境,国内的防诈骗手段极可能失效。一位银联人士评价说:“如果有一天二维码在美国或者中国行不通了,或者有更好的支付方式,那么现在做的所有解决方案、产品、技术合作都要推倒重来。”
中国的移动支付,还是全球的移动支付?
支付产业有着天然的国际化优势。银联与Visa这类卡组织,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海外,秘密正隐藏在汇率差价中。
与境内市场完全不同,只要旅游者没有当地的银行卡,都会涉及到汇率转换费。曾经银联为了与Visa竞争吸引境外消费者,帮助客人减少1.5%的汇率转换费。这部分汇率转换费,正是境外支付产业除了返点以外的创收渠道。
一位曾在银联和Visa工作过的人士告诉《财经》记者:“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大,出海短期内未必能盈利,但是你会看到越来越多做支付的公司往外走,因为国际市场的余量更大更广。”
当问及Souheil的兴趣是否只是到美国旅游400万中国消费者时,他回答蚂蚁金服有一个更大的图景,“比400万旅游者更多,比中国4.5亿活跃用户更多,目标是在未来十年服务20亿人。”由此看出,支付宝的野心远不止于旅游市场。
这点从Souheil的汇报关系和日常工作上不难看出。他目前主要负责BD业务,汇报给负责境外游业务的赵颖,也汇报给国际业务部副总裁Douglas L. Feagin。如果涉及到收购类业务,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部也会参与进来。
蚂蚁金服的国际化思路非常明晰:一是服务好全球的中国游客,在各地拓展可以使用支付宝的本地商户;二是通过资金注入的方式,投资当地的支付宝。

支付宝内部人士分析,“哪些自己做,哪些收购,都是根据当地法律的合规性做的,看市场能不能进入;比如支付宝在香港市场选择自己做,也是因为有合规性许可。”通过投资,东南亚市场各地的本土移动支付工具,正在变成蚂蚁金服在本地的支付宝。而无收购目标时,蚂蚁金服则与本地机构合资成立新公司,并输出技术、产品能力。
支付宝早在2007年就布局海外业务,全球化成为集团重要战略之一。官方资料显示,未来三年,蚂蚁金服的用户将有30%来自海外;未来十年,支付宝的全球用户数将达到20亿,超过60%来自海外。黄春波评价说:“蚂蚁金服正在准备IPO,国际化是提升估值的一个新故事。”
然而,蚂蚁金服在美国对速汇金的收购并不顺利。由最初的8.8亿美元收购价格提价到12亿美元,近期消息,因被怀疑危害美国国家安全,之前提交的申请并未能在75天的期限内获得外商投资委员会批准,但蚂蚁金服已重新提交审批资料。
业内人士分析称:“审批这环是个暗箱,谁也不知道其中会发生什么。提交几次申请与是否获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,有第一次提交就被拒了,也有提交三次通过的情况。”
收购速汇金的跌宕起伏也是蚂蚁金服全球化中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——当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时,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监管暗箱在何处。
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干货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