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鹿系列竞价软件覆盖百度、360、搜狗、神马四大搜索平台,采用独创的竞价算法,智能精准出价,一键批量查排名,根据关键词位置实时调整出价,降低出价虚高,稳定排名,节省企业预算。
小鹿竞价软件专题介绍:https://www.xiaolutg.com/bidding/fengchao?ref=menu
近日,一些以艾莎公主、米老鼠、蜘蛛侠等儿童熟悉的卡通角色为主角,经过“二次创作”的儿童“邪典”(cult)动画片,甚至真人扮演的视频短片,在国内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视频等多家视频网站传播,其中充斥大量含有血腥暴力、恐怖、虐待、色情等内容。
央视对“邪典”视频事件的报道
“邪典”视频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毋庸置疑,而从广告业的角度,这一事件也并不陌生——这正是YouTube「品牌安全」隐患在中国市场的翻版。此前YouTube因为“恐怖组织视频”、“虐童视频”等内容受到广告主的强烈谴责,甚至有部分广告主收回预算,究其原因,就在于广告的「品牌安全」。
“邪典“视频流入中国,对于中国市场的广告主会有怎样的影响?广告技术流采访了国内品牌安全验证公司ADBUG的CEO张迪先生。他表示:“无论什么品牌的广告,投放在‘邪典’视频的旁边,都会从受众认知的层面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。品牌认知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,一旦受到伤害,并非只会波及当下的销售业绩,甚至会长久地影响一代人。”
但近日某外资广告代理集团中国区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出于利益考虑,却对品牌安全的重要性采取了放任的态度。这位高管声称,中国的数字广告环境已经受到了严格的监管,品牌安全问题并不是市场上最棘手的问题。
事实上,从违规者的动机到最终受害者,“邪典”视频都与广告预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“儿童邪典动画片”传播的起源是YouTube视频平台,这些短片的内容如米老鼠被一辆车撞得血溅路口,《冰雪奇缘》里的艾莎公主接受各种开喉咙、开颅手术,由真人扮演动画片中的超级英雄如蜘蛛侠等捆绑艾莎公主等等。
去年7月“儿童邪典片”相关新闻就被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在全美引起了高度关注,被称为“艾莎门事件”(《冰雪奇缘》里的艾莎公主是这类视频中最常出现的主角)。直至2017年11月,YouTube 宣布删除了超过50个相关频道、15万个视频。

“艾莎门事件”视频
这些在外网上被慢慢封禁的视频,如今已经被悄悄 “搬运”到了国内,更有甚者制作出中国版“儿童邪典片”,不仅将文字语言换成了中文,还仿制拍摄、剪辑、制作系列视频。这些短片在爱奇艺、腾讯视频、搜狐视频等国内视频网站上发布。


国内制作的同类视频
据媒体报道,优酷网的“广之潮——亲子互动”自频道就播放着系列疑似视频,上传了734条短片,大多视频播放量过万,在优酷有46万余粉丝。这些视频通过孩子的年幼无知和好奇心,诱导观看,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。
而这些“邪典”视频的传播者和制作者,看到的却只有视频点击率和广告分成,对品牌广告的逐利,正是这些播客拍摄、制作和传播“儿童邪典视频”的驱动力之一。
从优酷视频创收平台可以看到,原创视频的播客在达到资格后,可以从广告收入中分成30%,此外还可以直接获得粉丝赞助。积攒更多粉丝,获得更多点击量就意味着用户在观看视频时,可以播放更多广告,那最终播客到手的广告分成就越多。

随着事件的发酵,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22日发布了关于查禁“儿童邪典视频”工作的紧急通知,提出查禁“儿童邪典视频”,要求相关内容一律下线,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秩序。
优酷视频、腾讯视频等网站均发布声明,表示将对问题视频进行下架、屏蔽处理,对违规账号进行封号。

有媒体评论:此次下架速度如此之快,各大视频网站在这之前对此类视频都是怎样的态度呢?
相信如果不是社会舆论、媒体关注及政策施压,这些视频仍在继续堂而皇之地播放着。毕竟,各视频平台也都需要更多流量,以赚取品牌广告预算。
此番“儿童邪典视频”的性质可谓与YouTube上“恐怖组织视频”、“虐童视频”以及Logan Paul事件如出一辙。但与YouTube的回应不同,当下各视频网络并未打算对任何广告主有交代,至少已被删除的“儿童邪典视频”的前贴片、Banner等广告涉及到哪些品牌,展示量有多少,也没有任何统计和说明。而对此却并未有广告主予以追究。
与国际品牌收回预算的“较真”相比,中国市场的广告主对「品牌安全」问题似乎还没想好如何应对。虽然早在去年YouTube事件后,广告安全性的概念越来越被业内所接受,但是,出于“中国的网络环境比国外更封闭和严格”的观点,中国的广告主对广告「品牌安全」的环境似乎更加信任。
正是在这种盲目乐观下,很多营销人在视频平台上广告投放时,通常会根据“亲子”等标签选择视频投放广告,但不会对具体的展示环境加以审查。
那么,当下广告投放环境是否真的安全无虞呢?
据“邪典”视频事件最初的揭发者,微博大V“肉呆大魔王”在舆论发酵前的统计称,在某国内主流视频网站的母婴视频频道,大概有几百个这样充满性暗示和暴力暗示的视频,频道总计有150万粉丝,单个视频观看量高达660万。
此次“儿童邪典片”的流入,也似乎在提醒广告业——品牌安全危机在中国市场并非空穴来风。以“亲子”为标签来定向人群的广告主们,不妨思考下,你的品牌遭遇“邪典”视频了吗?
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干货资讯